昆山,蝉联第一!
7月23日
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会上发布了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研究成果
苏州下辖四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前十
其中
昆山市继续位列榜首
张家港市位列全国第三
常熟市位列全国第五
太仓市位列全国第八

值得一提的是
在该份榜单中
江苏共有25地入围
前10名中独占6席

研究指出,百强县是经济压舱石、增长领头雁、工业主战场、创新试验田、富民先锋队,“12345”挑大梁作用明显。
百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
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
百强县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贡献县域约30%的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百强县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百强县是富民强县的“先锋队”,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先突破50%大关。
研究指出,2025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域分布不均。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整体呈现出“强县强省”特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研究指出,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等省均已形成不同模式的百强梯队。
江苏、山东两省百强县梯队建设良好,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均存在明显优势,湖北省后50位百强县争先进位动力充足。
浙江省、山东省头部县域竞争力强。
湖北、四川、安徽、辽宁、广东、云南等省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
湖南、内蒙古、贵州、江西、陕西等省(区)则仅有个别百强县分布在前50位,发展不均衡、总体实力不强。

研究指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48.3万亿元;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域二产增加值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驱动、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空间支撑、以乡村振兴为必由之路,为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指出,千亿县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前有标兵”超强县成绩亮眼,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其中7个县凭借经济总量大、人口基数大、财政收入高、人均收入高、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成为“超强县”;
“后有追兵”准千亿县持续扩容,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竞争不断加剧。
截至2024年,共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 。
研究指出,县域区域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
除超强县、千亿县外,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迅速发展;
陆地边境县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从“边疆稳定”走向“共同富裕”;
沿海县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来源:苏州新闻
编辑: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