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趵眼 | 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济南何以“强”?

时间:

人才与城市,是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正比例”关系。人才竞争力越强→城市发展劲头越足→未来潜力越大→城市对人才吸引度、聚集度越高。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前不久,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济南位列全国第15位。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济南新质人才供给综合得分居全国第14位、人才生态竞争力全国第7位、新质人才黏性指标位居全国第16位,表现相当亮眼!

今天的人才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新质人才竞争力的“高光”,与近年来济南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十分“匹配”,也预示着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之势。

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济南何以“强”?

新质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的同频共振

新质人才,是一个全新的热词,与全国各地都在部署推进的新质生产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DeepSeek大模型以每秒万亿次算力重塑算力生态,当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惊艳国际舞台,当《哪吒2》电影以虚拟引擎技术颠覆视觉想象,全球正见证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产业革命。

放眼济南,瞄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等重点方向发力,新质生产力正在一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开花结果——

恒元光电12英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山东天岳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首发;“济钢1号”“济钢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浩瀚星空又多了两颗“济南造”。

数字生态指数居全国第8位,公共数据开放“数林指数”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累计建成数据中心40家、5G基站5.4万个,算力总规模4500P。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龙头城市,济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6年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的城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人才竞争力强,新质生产力水平必定高。新质生产力朝气蓬勃,离不开新质人才竞争力的鼎力支撑。

正是深谙人才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这座城市近年来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合全市优质平台资源,大力引进、培育高端人才,积极探索打造新质人才城市,推动实现聚人才、出成果、促创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济南市优势产业平台,打造人才集聚的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40万人。

量子科技作为前沿科技,需要有高精尖的量子人才作支撑。全球最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宣布实现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其中的部分核心部件就由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制备。在量子科技人才的支撑下,如今济南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全领域布局。

空天信息领域,济南虽然是后来者,但却实现了飞速赶超。如今,已成功发射14颗低轨卫星,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空天信息大学正在筹建,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集聚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等8家重点科研院所。能够实现如此快速跨越,这背后离不开吴一戎、潘建伟、沈荣骏等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智能制造领域,济南近年来频频实现“最大”“首次”的突破。比如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下线投用,由济南本土企业优宝特机器人研发出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与DeepSeek“梦幻联动”,不仅能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奔跑,还具备人机交互能力。山东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整体环轧钢,直径达15.673米,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世界第一环”。能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离不开智能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忘我投入。

实打实的数据佐证:新质人才和新质生产力两个“新质”的同频共振,让济南驰骋“新蓝海”、奔腾“新赛道”!

人才之城“正比例”轨迹线箭头向上

新质人才的能力强、层次高,对创新创业之地的要求也更高。为什么新质人才愿意前往济南、创业济南、扎根济南?

在此次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榜单公布之前,济南已经多次获得殊荣——

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荣膺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人才工作改革实践作为山东省唯一典型案例,获评全国市域改革案例“30佳”。

济南之所以能够“人才强市”,在于以全城之名吸引人才,以全城之力塑优生态,以全城之心与才同行。

当人才来到这座城市,无论是求学、就业、创业,总能被事无巨细的人才政策“覆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领域,总能被各种各样的人才服务“包裹”,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才,总能找到施展才华舞台、英雄用武之地,那就自然能理解“天下英才向往济南”的缘由。

济南深谙人才与城市的“正比例”轨迹线——

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深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工作理念,聚力打造“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人才招引体系,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加速释放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效能。

在济南,这里的人才政策聚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一直处于动态优化中。每年聘请专业第三方对人才政策“双30条”进行全面评估,进行动态更新优化,目前已推出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

这里有覆盖顶尖人才、产业人才、青年人才、行业领域人才等各类别、各层次人才的全周期支持政策。对顶尖人才,实施“一事一议”支持政策,给予最高500万元个人补助、1000万元项目引导资助。

创新是济南人才政策的常态。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体育、新就业形态、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再比如,首创大学生开学、毕业“双典礼”,从来到济南的“欢迎”到留在济南的“邀约”,从求学到求职,从筑梦到圆梦,形成尊重、爱护、关心青年人才的闭环。

组建“海右人才”政策服务团、基金服务团、法律服务团、知识产权服务团,通过定制化服务让人才在济南心无旁骛、潜心干事。

……

正是因为人才服务细化到“最小颗粒度”,济南的人才竞争力才会“从里到外”涌现。

乘势而为,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具象化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集聚,往往更集中于机遇多、空间广、潜力大的城市。

而新质人才选择济南,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机遇!

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济南是“我国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枢及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赋予济南“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核心功能定位。而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黄河两岸798平方公里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崛起成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济南作为核心城市,联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5市,共同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4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赋予济南青岛“双圈”带动的重任。

国家之重任、全省之重托系于一身,济南自然是机遇叠加、要素聚焦、资源汇集之地,更是人才大展身手、取得成就成功之所。

根据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的2024济南市新质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每年新增十几万青年俊才,人才资源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迹线“同步上扬”。

天下英才,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从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榜单,可以看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更能看出未来发展趋势。

当新质人才和新质生产力的“比翼齐飞”踏入新的阶段,一定要去济南开启新的人生精彩旅程!(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王端鹏 设计:刘超)

来源: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