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AI如何赋能历史课堂?这场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给你答案

时间: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通讯员 王志国 任博

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日,一场以“AI背景下探传统节日之韵,寻社会变迁之路”为主题的初中历史七八年级探究主题课在南山二外(集团)学府中学举行。

广东省陈昔安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山区黎丽雅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山区刘栋梁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山区李淑榕工作室成员、蛇口育才集团育才实验学校历史科组全体教师、蛇口育才集团太子湾学校历史科组全体教师以及学府中学历史科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黎丽雅和蒋竞两位教师进行授课。首先,黎丽雅老师带来《探索节日中的科学密码与文化传承 —— 以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为例》课堂,她巧妙地将 AI 技术融入课堂,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清明节背后的科学知识与文化密码。在课堂上,AI 化身 “知识导游”,为学生呈现陶寺观象台的科学奥秘,解析节气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科学关联,解析了节气与节日的关系,通过说文解字理解清明节的内涵;从介子推的故事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通过宁夏固原中学坚持30载的徒步祭扫引发人生价值观的思考,通过一串对比强烈的数字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与云南松山娃娃兵的牺牲精神,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今日清明节的意义。在课堂尾声,以学生朗诵 AI 创作及改编的诗歌结束,AI 创作的爱国诗歌余音回荡,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扎根,学生们获得精神的传承力量。

蒋竞老师展示的八年级下册19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紧扣历史科组 “寻社会变迁之路” 的主题。这一课聚焦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蒋竞老师的课堂中,AI 成为学生开展历史探究的强大助力,整个学习过程分为课前探究与课堂展示两大环节。在课前,蒋竞老师为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 AI 完成对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变化的调查与探究。

到了课堂展示环节,蒋竞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与升华,分析社会生活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深刻探寻到社会变迁的轨迹,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评课环节,深圳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首批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琳老师、宝安区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及宝安区名师张永清老师、南山区名师刘栋梁老师、太子湾学校历史科组长向俊杰老师在研讨环节对 AI与历史课堂人文关怀的结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AI 技术的融入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 AI 开展自主探究,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这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高度契合。

同时,老师们也指出,在运用 AI 时需把握好 “度”,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未来,期待能进一步探索 AI 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开发更多适用于历史课堂的 AI 功能,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

最后,学府中学教科室主任李淑榕赞扬了本次活动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学术交流的双赢,并期待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推动历史教育在科技浪潮中持续突破,迈向新高度。

“AI+素养课堂”的科学教育研讨课不仅是两场精彩的课程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它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充满科技感与趣味性的学习体验。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AI赋能”将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智慧沃土。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