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河南这个古村落曾是“状元村”,如今成“学霸孵化器”!全村共用一扇大门出入,秩序感拉满 | 寻镇中原·四极小镇之长竹园乡③

时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陈朋冲 李鑫 杨小燕

河南省最南端,就在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

这里有个何家冲自然村,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依然留存不少老建筑,青砖灰瓦雕饰精美,绿苔石阶诉说着时光匆匆。

漫步在这里,你会有不少新奇的发现。比如每户房屋之间的布局可不是横平竖直,而是歪歪斜斜,让人好奇不已;全村人从一扇大门出入,婚丧嫁娶等全村大事件都要经过此门,简直是秩序感“天花板”。

图片:何家冲古村落

小小古村落,为何成“学霸孵化器”?

大别山深处,黎明破晓时,古村落醒来了。

从高处俯瞰,一溜的青砖灰瓦黄墙建筑颇有规模,细看每户,一进几重,石阶环绕,与不远处村落的二层小楼一对比,明显能看出这里很有年头。

“相传我们这里曾出过状元,还被周边人称为‘状元村’”。何家冲村民何吉平自豪地说。

长竹园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余刚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何家冲始建于明嘉靖初年,何氏家族为此地原居家族,据何氏后人代代相传,先人中有对何姓兄弟,一位被尊称为云清公,另一位为云洪公,传说兄弟二人中曾有高中状元者,功成名就后来到何家冲修建了一座避暑庄园,也就是现在古村落的雏形。

何吉平家中悬挂一块牌匾,上面有醒目的描金大字“玉杖双辉”,书法极为漂亮。从匾额下方内容看,是曾经有一位官员,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给村里两位老人祝寿,写下上述文字以示长寿延年。

图片:穿过这扇门还是一个庭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查询发现,翰林院编修的主要职责涉及诰敕起草、史书编纂以及经筵侍讲,能在翰林院这个全国文人才士荟萃的地方有一席之地,殊为不易,也可以看出这里自古以来文化滋养之深。

图片:村民家悬挂的匾额

这种影响会代代传递。余刚介绍,何家冲村民后代对读书看得很重,光是1980年以来就走出了四五十位大学生,在我们这里远近有名。”

在教育资源并不先进的年代,一个偏僻的山村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妥妥的“学霸孵化器”。

村里房屋布局,“让财运在村里转圈出不去”

在记载中,何家冲在明清两代尤为鼎盛,清光绪年间扩建部分并适当维修,近些年再次修缮。

漫步在这里,灰瓦古式建筑房檐随处可见雕刻精美的传统花纹,古韵古风,向游人隐隐彰显着昔日辉煌岁月。

跟许多平原地区不一样,这里的民房不是直线分布,而是歪歪斜斜地布局,巷道、房屋如蜘蛛网一般相连,十分奇特。

俯瞰何家冲 “长园山妹子赵侠”供图

村里文字记载称,“整个村落分为五重,每一重形态各异,这种‘歪’与‘斜’,有财不露外、趋吉避凶的寓意。”

有探访者忍不住打趣,“这是让财运在村里转圈圈,出不去!“

全村居民共用一个大门出入,邻居家的门开在你家院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何吉平家探访时还注意到,小小的院落别有洞天。

踏入院子第一道门,迎面是个小小的庭院,30多平方米,右手边是一个堂屋,二三十平方米,等穿过堂屋拾阶而下,这时又出现一个更大的庭院,环绕有五间房,正中是一个堂屋、两个卧室,两侧为配房。

图片:何吉平家宅院

每个房子均有一米高的石头底座,青苔,木头做的房梁和柱子,无不显出岁月的痕迹。

惊讶的是,邻居家的院门,竟开在何吉平家第一道院落中,两家进出时走一个院门。

图片:邻居家跟何吉平家共用一个院门

“这还不算什么,你看看我们村头这个大门,村里只有这一个出入口,所有人进出都走这里。”何吉平说,听上辈人说,至少清朝时候就这样了,每户进出村子不单独开门,用一个。”

何吉平的邻居家接近村子外围,如果要开通一个院门,就得开到村庄外,为了不打破上述规矩,就借用了何吉平家的院门。

在村里,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庭院均能相通,最终又汇聚到一起。

何吉平回忆,小时候村子大门口,每天村落几百人进进出出,碰到婚嫁等大事,鞭炮齐鸣,热闹得很。

想象一下,那时候大门柱子上绑着大红花,贴着红纸,"福"字新描了朱砂,门匾被红布包起来,声乐班吹吹打打,村民在路旁翘首以待,大门槛都被往来的人脚磨出了包浆。

“国字号”荣誉加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如今,经过长竹园乡政府重新修缮和保护,何家冲也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

村口墙壁上,村史被镌刻下来,供人观看。近年来它还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因自然风光和古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来,以及美术学校的学生前来写生。

图片:何家冲村史墙

村落内至今还居住有一二十户居民,其他很多都搬了出去,等过节时回来,村子再次喧嚣起来。更多时候,这里是静谧的、安详的。

图片:何家冲在大别山脚下

何吉平今年70来岁,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都习惯了,住这里多好,冬暖夏凉的。”

在其他一些村民口中,这个山村有很多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比如他们年轻时,生活虽然艰苦,但山里有很多野菜和野味,家人把它们晒干,一年中时不时能解解馋,山里还有各种果子,酿成果酒,生活又多了一重滋味。

如今这些也成为难得的回忆。

图片:古树有200年历史了

夏季的傍晚,小院外的树下,何吉平拿着蒲扇纳凉。这棵树如今已经有200年了,龟裂的纹路深陷下去,枝叶繁茂,往上看遮天蔽日的。另一侧,溪流水声哗哗,流淌了数百年甚至更久远。

图片:何家冲景色

村庄在等待着下一个日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