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码”上办 便捷马上享 南昌推动医保服务数智升级不断提升民生温度
日前,在南昌市第一医院门诊大厅,就诊的张奶奶走到缴费窗口,点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亮出医保码,在柜台机器上一扫,屏幕立刻显示报销和自费金额。短短几秒,费用就从医保个人账户和绑定的银行卡里自动扣除了。
“上了年纪记性不好,以前总忘带卡来回跑,现在手机一扫就行,太方便了。”张奶奶说。而这便捷省心的体验,正是得益于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医保从“卡时代”迈向“码时代”。市医保部门通过数字化改革让医保服务的便捷性融入就医、购药各环节,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科技赋能民生”的温度。
一码通用:秒完成让人省心又安心
“医保码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挂号、就诊、付费、检查、结算、取药,整个流程只要手机亮码就行。”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湖院区,市民陈江切实体会到了医保码带来的便利。
医保“一码付”,打破了医保结算与自费支付的“壁垒”。市民在支付宝、微信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开通功能后,就医购药等只需出示医保码,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医保统筹基金报销、个人账户支付和自费部分扣款,不用在医保系统和支付软件间来回切换。“一步到位”的结算方式,不仅让患者免去了反复操作的繁琐,也让医院收费窗口的效率提升,进一步消除了排队和等待的烦恼。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南昌医保还在“一码付”基础上拓展出更贴心的功能。带NFC功能的手机用户,解锁后轻轻一碰医院的支付终端,就能“秒速”完成结算,不用APP找码。在南昌市第三医院、西湖区妇幼保健院等试点机构,已投入使用“刷脸付”,市民完成人脸认证后,缴费时只需对着设备“露个脸”,扣款实现秒完成,特别适合忘带手机或操作不熟练的老年人。“设备经过国家医保局安全认证,‘人脸+实名+实人’三重防护,完全不用担心信息泄露。”南昌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20余家医疗机构正式上线医保“一码付”,更多定点医药机构也在逐步接入,让“扫码就医”的便利惠及更多市民。
城乡覆盖:数字转型释放更多红利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城区居民还是乡镇群众,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一码通办”的便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8月19日,在西湖区系马桩街道的一家连锁药店,店员李晓丽熟练地用扫码枪扫描市民王女士的医保码,随即完成交易。“以前顾客用医保支付,需要插卡、输密码等,碰上信号不好,一次结算要等上好几分钟。现在有了一码付,工作效率提高了,顾客也更满意了。”李晓丽说。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城区连锁药店到乡镇卫生室,南昌医保的数字化服务正沿着“毛细血管”向基层延伸。近日,记者在新建区溪霞镇中心卫生院看到,村医刘医生的诊桌旁放着一台医保结算终端,村民前来看病拿药,用医保码一扫就能完成结算。“以前村民得揣着卡来,有的老人记性差,忘带了就得再跑一趟。”刘医生说,“现在,数字化不仅方便了村民,也让工作更高效,因为有了系统自动处理,不用再手工记账、核对报销等,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诊疗上,村民群众更满意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昌医保码激活人数超510.6万人,全市接入定点医药机构3376家,激活率87.6%,参保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日常就医购药中由医保码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细节关爱:让医保服务更具人情味
“小张,你帮我看看,我这手机怎么调不出医保码了?”日前,在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医保服务窗口,68岁的刘初发拿出手机着急地询问。工作人员接过手机,耐心指导他一步步操作:“您点这个图标,然后刷个脸……”很快,刘初发的医保码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市医保局始终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让“科技便利”不落一人。全市医保经办窗口和定点医疗机构设有“老年人服务专窗”,配备专门人员协助操作;部分医院还推出“刷脸调码”服务,老年人对着设备“刷个脸”,就能自动调出医保码,无需手动操作;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家属可通过“亲情账户”功能,远程帮老人完成医保缴费、查询账单、预约挂号等操作,让“代跑腿”变成“线上办”。
对此,远在外地工作的周红深有体会。“我爸妈住在农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前缴医保、查报销等都得请别人帮忙。现在我在手机上绑定了他们的账户,缴费、查记录几分钟就搞定。”周红说。
周红通过亲情账户“远程协助”父母管理医保账户,只是我市医保从“卡时代”到“码时代”转变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南昌的医院、药店、医保服务点,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通过小小的“医保码”,感受医疗保障带来的的便捷、舒心、安心,也成为这座城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