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接待访客2000余人次,王益零工服务中心实现居民就业新路径

时间:

近年来,铜川市手工编织工艺品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上的“网红”爆款,引领了一股“指尖经济”的新风尚。近日,记者深入探访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揭开了这些精美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该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助力家庭主妇、残障人士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这些承载着传统工艺精髓的编织品不仅在本地市场广受欢迎,更成功跨越国界,承接了百万海外订单,实现了从街头巷尾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

手工编织品引领市场新潮流

近日,记者走访了铜川市多个学校周边及繁华商圈,发现手工编织的玫瑰花、蔬菜瓜果、卡通娃娃等商品已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在王益区红旗街小学门口,商贩赵大姐的摊位前人头攒动,学生们争相挑选色彩斑斓的编织玫瑰花。赵大姐笑着对记者说:“教师节前后,这些手工编织的玫瑰花比普通鲜花还要抢手,每朵售价20元,学生们都说送老师更有心意,还能长久保存。”

在王益区文化宫的集市上,市民刘女士手捧刚购买的手工编织西红柿挂件,眼中满是喜爱。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挂件太有创意了,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做工精细,充满了传统浪漫情怀,既有中国特色,又特别新颖,挂在家里当装饰再合适不过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买手工编织品的市民,他们纷纷表示,是被这些作品独特的创意和传统美学元素所吸引。

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手工编织品的市场份额正逐年攀升,在学校周边礼品市场的占比已高达35%。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手工编织品巧妙地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意化商品的需求,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学生,对这类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接受度极高。

零工服务中心搭建就业新桥梁

记者来到位于王益区的零工服务中心,这里正是这些精美手工艺品的“诞生地”。走进培训室,只见学员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专注地编织着手中的作品。家住王益区红旗街道力元小区的井慧娟手法娴熟,她一边编织着绳结,一边向记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要照顾两个孩子,一直想找一份能兼顾家庭的工作。零工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培训机会,工作时间灵活自由,我现在平均一天能赚60元,最高一天甚至赚了140元,既补贴了家用,又能很好地照顾家人。”

据了解,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已成功谈成多项合作订单:陕西本土文创市场订单100万单;出口欧美、韩国、新加坡等地的手工钩织订单150万单。权濡丽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她笑着说:“去年9月培训完,我就能在家工作了,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孩子,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手速慢,每天能做20来个,能挣40多元,手快的人一天能收入100多元呢。”

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还提供日常信息登记与发布、岗位对接、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灵活就业人员和零工需求群体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对接平台。据统计,2024年度,该中心共接待访客2000余人次,发布就业岗位620余个,线上线下登记求职零工信息750余人次,为200余家用工企业提供了服务,促成了460余次接单合作,有效推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增收。

从就业项目到产业生态

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的手工编织项目不仅解决了众多居民的就业问题,还在业界赢得了高度认可。在2024年11月陕西省人力资源协会主办的“2024年陕西省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大赛”中,王益区零工服务中心的“手工编织”项目“启业星——指尖艺术赋能灵活就业”从全省46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王益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李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了‘零工服务中心+社区+培训+就业’的完整闭环服务链条,为家庭主妇、残疾人、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零工群体开辟了全新的就业途径,累计带动了500余人的灵活就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该服务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为更多零工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为打好稳就业促增收贡献力量。”

从街头巷尾的创意商品到解决就业的民生项目,再到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产业生态,王益区的手工编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编织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好画卷,也为更多人编织出了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