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省情研究所|调研人工智能,详解“三对关系”

时间: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驱动下,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神思电子、优宝特机器人、众阳健康、丽阳神州、浪潮云、中科先进等企业和中移齐鲁创新院,近日,山东省领导带头在济南专题调研外贸和人工智能产业。今年3月,第三十一期山东干部讲堂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报告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主题。

重点调研、专题学习人工智能,背后大有门道。

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技术,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肩负“走在前”“挑大梁”使命任务的经济大省,山东有责任也有能力瞄准这一战略目标示范打样。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即将突破10万亿的山东,这一重要机遇自然不能例外。

行业宽度与产业厚度

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深度赋能的神奇之处,不在于其本身,只有在与千行百业紧密结合时才能真正显现。

而为人工智能提供可以施展的千行百业,山东有着天然的优势。

山东的产业基础坚实,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化工、医药、冶金、轻工、机械等行业产值均居全国前3位,46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山东传统制造业转型需求大,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一个个具体的产业,激发出1+1>2的能量。

此外,山东在智慧生活、智慧政务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多元、市场需求巨大,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

此次调研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就有多家在垂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阳光大姐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的丽阳神州自主研发了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活服务业行业大模型——丽阳雨露大模型,与北京宣武医院建立了首个院-企合作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知识集和数据集。

在浪潮海若大模型的加持下,济南生物医药企业药物研发前期科研人员由10人精简至2人,每周处理专利数由300件增加到3000件,靶点提取准确率由60%提升到90%。

神思电子针对交通领域推出的产品应用,在济南65个路口试点完成后,整体交通拥堵指数下降5.6%,平均通行速度提升 6.3%。

……

山东数据资源丰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突破40万家,大数据产业占全国的1/8,去年山东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这些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支撑。

可以说,立足这些比较优势,山东有实力走出一条“以应用场景牵引技术突破、以技术突破赋能行业发展、以行业发展带动产业集聚”的特色路子。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

与其他行业不同,人工智能产业具有一些特殊性,比如算力基建重投入,数据要素高壁垒,技术转化长周期等等,远超企业常规的风险承受能力,意味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能单靠几家企业,某个行业的单打独斗,必须有“阳光雨露”的充足支持。

这方面,山东从省级层面到各地市,都拿出十足诚意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去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8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未来三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拆解为软硬协同“策源攀高”等七项具体的创新行动,打造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今年,又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应用推进与产业支撑两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比如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人工智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任选一笔贷款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的贴息支持;对人工智能软件项目符合省级工业软件研发推广项目要求的,按规定每个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等等。

在市级层面,济南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青岛顶格谋划“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聚力突破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近期还出台了《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研发制造中心。

给予补贴让企业轻装上阵,场景开放让技术找到落地方向,人工智能发展既需市场“无形之手”推动效率创新,也需政府“有形之手”构建规则与保障公平,这正是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从需要人搀扶蹒跚学步到如今能扭秧歌,甚至参加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的变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进化——技术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月,社会渗透从实验室走向全产业链。因此,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比其他产业更需要敏锐洞察时代浪潮、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时刻领先一步,时刻“仰望星空”

但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这种“顶天立地”的发展哲学,恰与山东人骨子里的“闯”劲与“实”风深度契合——既敢为人先、志存高远,又扎根泥土、善作善成。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16万家,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研发的“山河”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达60PFlops,虚拟数字人通过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问答,仅需百余小时即可完成训练;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聚集华为、商汤等200余家企业,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一个个突破印证着齐鲁大地“仰望星空”的底气。山东既有攀登技术高峰的雄心,也有支撑创新的硬核实力。

“脚踏实地”的基因,更深植于山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创新应用“鲁通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0%以上;率先出台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若干措施,重点领域入企检查频次压减45%;济南、青岛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形成共振……

把前沿技术栽培在厚重的产业土壤中,让每一行代码都散发着机油味、泥土气、海风味,山东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可期。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 策划 赵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