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奋勇争先实干家

时间:

万黎明看起来是个“I人”:自我介绍惜字如金。但她却是中心城区、“网红”街区的街区书记。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成为沿街百余家商户口中靠谱的“万书记”,她只用了一年多。要知道,在上海中心城区当一名有口皆碑的居民区书记,少说也得十年起。

万黎明,江苏路街道第一综合网格凝新第四街区党支部书记、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就凭这两个反差,她就足够令人好奇。

若问街区商户对万黎明最深刻的印象,答案更“绝”:“万书记来我们店里吃过饭。”

凝新第四街区由愚园路、宣化路、武夷路等17条路段组成,万黎明自掏腰包、“吃遍”街区。理由充分:破冰——她同时还是“城管蓝”,对商户的暖心问候总被怀疑是否在“钓鱼执法”。

那就先吃为敬:一顿早餐、一顿午饭,她给自己攒了烟火气,也渐渐与小店店主、店长甚至店员相熟。上任仅6个月,街区的171家商户,她就来回走访了5轮。商户们对她的称呼从“城管同志” 变成了 “万书记”。履职一年多,商户们夸她“靠谱、能解决真问题”。

管与服

“烟火宣化”——凝新第四街区小有名气的IP,指好吃好逛小店多。街区承载街道近三分之一的“小个专”经营主体,还包括3个居民区以及221家单位企业。

去年,全市探索实现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江苏路街道的攻坚重点即“街面上”“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万黎明因为熟悉商铺,且城管工作本身就要定期走访商户,而被选中出任街区书记。

“以前最不愿看到城管出现在小店。”商户“喜多面”的店主段鑫说。万黎明第一次进店问他“有什么需求”时,段鑫心里发毛:“赶忙说‘没有没有’,就盼着她快走。”

“不受待见”是常态。万黎明记得有家餐饮店店主半开玩笑地说:“欢迎你常来,但你不要穿制服,不然客人怀疑我们店食品卫生有问题。”她立即调整了走访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两三点、客人少的时段。若去这些小店吃饭,她会换成便服,避免给商铺“忙中添乱”。

面对不同的店主,话术也要调整。以安化路和愚园路为例,前者以个体户、特色小店居多,后者一般是品牌店。在安化路,万黎明与商户的对话常从嘘寒问暖开始:“这么热的天中午不休息吗?最近生意好吗?”在愚园路,她更讲究效率:“直接说明来意、收集诉求。”

改换制服与话术是“表象”,在管和服中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是本事。

武夷路上,有五家店铺的店主希望在红线范围内外摆,提升人气。作为街区书记,万黎明要帮他们摆出来;但身为城管,她也要负责把不合规或被大量投诉的外摆位“收回去”。

那就“事前”发力。商户做外摆需要提供效果图,万黎明从监管的角度给出指导建议。方案改了好几道,确保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符合商圈整体业态。她还提示商户向街道申报城管的线上监管。这样一来,外摆位不仅合规还方便了后续城管工作。新象限武夷园区相关负责人戴之唯说:“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不合规或者周边居民的相关投诉,店铺的生意也变好了”。

“在综合行政执法队,我需要处理信访接待方面的事,对老百姓从‘不满’到‘投诉’的心理变化有一些了解。做街区书记后,我很关注能否在‘投诉’产生前解决问题,未诉先办会让商户的体感更好。”万黎明说。

改观与力量

如今,对万黎明的来访,段鑫的态度有了转变,期待能多聊会儿,因为:“万书记总有办法解决问题。”

万书记当然不是万能的。她背后,是街道有效工作机制的托举。万黎明会将走访中发现的需求带回“六边形”小组讨论。这是街道创新的机制——由机关、居委会、党群服务、行政监管、社会力量、志愿骨干代表组成小组,合力解决问题。

至于“六边形”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她还可以上报给网格长。

法国梧桐是街区小马路的特色,但一入盛夏,大树的树枝甚至长到了沿街商户的窗前。若遇极端天气,这些树枝容易折断,有安全隐患。万黎明收到不少商户“希望修剪”的诉求。

行道树的修剪需要协调区绿化市容局、绿化养护公司等资源,修剪过程中还需交警支队引导来往车辆。万黎明以及小组成员将问题反馈给第一综合网格长,“由组及网”的机制被触发,“刚需”资源迅速集聚。赶在开学前,大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引来沿街商户点赞。

如今,万黎明依旧每天中午自费去街区店铺吃饭,吃完买杯咖啡或奶茶,跟商户们打个招呼。下班后去买第二天早饭的面包或馒头。“让更多店员,特别是不同班头的人都能记得我。”她说。

原标题:《奋勇争先实干家 | 自掏腰包吃遍街区的“城管蓝”》

栏目主编:顾一琼 文字编辑:祝越

来源:作者:文汇报 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