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多元化途径“吃掉”秸秆!宁乡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多管齐下

时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段华良 许颂坚)眼下正是夏季最炎热时段,宁乡富饶大地“双抢”奋战正酣。连日来,记者在宁乡部分乡镇走访看到,为了绿色发展护卫蓝天碧水,各乡镇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加大综合利用力度,通过多元化途径“吃掉”秸秆。

宣传到位,花鼓戏接地气贴人心

“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又容易引发山火,请您千万莫烧秸秆!”老粮仓镇全体网格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在“群众工作日”联合片组邻“三长”向村民们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政策及知识,并向每家每户发放《农作物秸秆禁烧明白卡》等资料。面对有疑虑的村民,镇村干部耐心向其介绍露天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目前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变废为宝”的综合利用举措。

“烧秆烧秆讨人嫌,乌烟瘴气遮了天。科学还田沃土先,才是正道谱新篇!”为了让秸秆禁烧宣传更接地气、贴合人心,老粮仓镇文联特意编排了秸秆禁烧主题的花鼓戏。6月以来,老粮仓镇还充分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网格微信群、屋场会、车载喇叭巡逻等线上线下方式,在开展防汛防灾、防溺水等宣传的同时,强化秸秆禁烧宣传,让相关政策及知识真正深入千家万户。

蓝天白云之下,种粮大户戴奇华承包的1800多亩稻田正在“双抢”,收割机在收割稻谷的同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戴奇华坦言:“秸秆粉碎还田既增加了地里的肥力,也不用烧得满天是烟,清清爽爽环境好!”

变废为宝,碎草还田或充当饲料

眼下正值早稻抢收关键期,青山桥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穿梭往来,金色稻浪被快速收割归仓,而曾经被视为“负担”的秸秆,如今正通过“还田+回收”的模式实现“变废为宝”,成为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往年收完稻子,秸秆要么就地焚烧,要么随意堆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种植大户付湘宁指着田埂上整齐码放的秸秆捆说,“今年镇里统一安排机械打捆,碎草还田当肥料,整捆的拉去做牲畜饲料,我们省心又划算。”

据青山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喻勇介绍,为破解秸秆处理难题,该镇今年早稻收割期间创新推行“双轨制”处理模式: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将部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适合回收的秸秆,则使用打捆机集中收集、打包,再由生物质能源公司上门收购,用于青贮饲料加工或清洁能源生产。

“截至目前,全镇秸秆还田利用率达60%,回收利用率达35%,基本实现‘零焚烧’目标。”喻勇表示,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大气污染,还为农户带来增收,同时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助力,育秧基质片可替代秧盘

“由于‘双抢’时间紧迫,我们的早稻秸秆基本是打碎回田,目前推广15公分以下的低茬收割,极大地提高了收割、翻耕的效率。”金洲镇种田大户黄勇今年种植的2540亩早稻喜获丰收,计划在7月25日前完成“双抢”。他告诉记者,将在中稻、晚稻以及油菜收割时,着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比例,并通过碎草回田、种植紫云英等方式提高田地生态肥力。

记者了解到,宁乡市秸秆回收利用主要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途径,而建厂在金洲镇颜塘村的湖南峻农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简称“峻农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和扩大产能,正在成为秸秆回收利用的主力军。

“公司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现代化工厂,将秸秆加工成为可以替代传统育秧盘的育秧基质片,其与传统育秧相比,每亩田可节约成本40元左右。”峻农公司负责人潘海波向记者介绍,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周南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用水稻秸秆生产水稻育秧基质片的特色技术。

“我们的基地全面建成之后,年产育秧基质片可超2000万片,能够解决55万至60万亩秸秆的回收利用!”潘海波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在湖南率先建成秸秆基质片生产线并小试牛刀,收储2000多吨秸秆制作成育秧基质片,十分适合湖南地区的插秧机。他还计划扩大产能规模,准备到湖南各地开设分厂。

秸秆回收利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既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秸秆有望从“农业废弃物”彻底转变为“绿色资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