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吃了几口雪糕,为什么突然头痛了?

时间:

【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盛夏酷暑,一口冰爽的饮料或冰激凌下肚,无疑是消暑解渴的“神器”。然而,不少人在痛快享用之后,会突然感到前额或太阳穴传来一阵尖锐、短暂的剧痛,有时甚至会伴随恶心的症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避免呢?

吃冰为什么会“上头”?

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激凌头痛”,又称“冷刺激头痛”或“脑结冰”,学名是“蝶腭神经节神经痛”,尤其容易发生在喜爱冷饮的儿童、青年以及偏头痛患者身上。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实验研究显示,进食冷饮可能会激活颅内血管的温度感受器。其核心原因在于冰冷食物突然进入温热口腔后,对黏膜产生了强烈刺激,上颚后部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快速降温后,会立即向大脑发送出“人体体温过低”的错误信号,从而造成脑部血管急速收缩。当冷饮被咽下或融化后,上颚温度迅速回升,温度感受器再次向大脑报告“体温恢复正常”,导致之前痉挛收缩的脑血管猛烈扩张。脑血管在短时间内经历“急速收缩”到“猛烈扩张”的剧烈波动,导致头痛,甚至恶心呕吐。

这种疼痛常表现为太阳穴突突跳动或前额搏动性疼痛,有时也会波及面部,一般发生迅速而短暂,在快速吃下或喝下冷饮后的几秒钟就可以出现,30-60秒后疼痛达到顶峰,但持续时间多数不长,大多数情况下约2-5分钟便会自行缓解。

如何避免被冰“误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表示,大量进食冷饮,除了导致冷刺激头痛,还会刺激肠道,导致胃痉挛、消化液分泌量减少,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等。那么要如何避免被冰“误伤”呢?

控制摄入量:

不要短期内快速进食大量冷食冷饮。尽量不要一次连续吃雪糕、冰棍超过两根,冰镇瓶装饮料一次别喝超过半瓶。

小口慢咽:

吃冰激凌或喝冷饮时,要放慢速度,让冷饮在口腔前部停留几秒(5-10秒),避免快速大量摄入,以减少对大脑血管、咽喉和呼吸道的刺激。

选择时段:

不要在运动后立刻吃冷饮,此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突然的冷刺激易引发头痛。对于多数人而言,最好选择两餐之间吃,且不要吃太多,饭后至少隔1小时再吃。

特殊人群慎吃:

偏头痛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者、焦虑抑郁人群等对冷刺激敏感的人群,血管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差,应尽量少吃冷饮。

“冰激凌头痛”是身体对急速温度变化的一种提醒。“控量、慢食、择时”能有效避免这份小小的烦恼,安心享受夏日清凉。

注意:如果头痛非常剧烈、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或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其他严重症状,切勿轻视,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责编:梁婧文

排版:李欣瑜(实习)

图源:摄图网

审核:郑莹

终审:龙颖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