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日本政坛“右倾民粹化”动向值得警惕

时间:

虽然参政党等民粹政党在公开表述中强调“排外主义”,但其实践中最主要的排斥对象无疑是在日中国人。

在7月20日举行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退居为少数派。“外国人”成为此次选举的重要议题,以“日本人优先”为口号、煽动排外情绪的参政党迅速崛起,在参议院的议席数大幅增加至15席,社会与政策影响力显著上升。

参议院选举结束后,日本陆续发生多起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事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表达了对日本国内排外情绪的严重关切。以排外主义为代表的民粹化趋势,正在日本呈现出日益扩散的态势,值得高度警惕。

社会不满引向外部

日本政治的民粹化趋势体现在政党与选民、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中。

部分右翼政治人物为了赢得选票、扩大政党影响力,刻意迎合社会底层的焦虑情绪。他们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动员,将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难题和经济困境归咎于在日外国劳工、游客、移民甚至周边国家,从而将社会不满由内部引向外部。

参政党的崛起,既体现了当下民粹主义的“新特征”,也延续了日本右翼政治的“旧传统”。可以说,它是右倾化与民粹化的集中体现,用“右倾民粹化”概括并不为过。

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综合考察右倾化的长期性与民粹化的现象性,日本右倾民粹化的走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日本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图源:央视

第一,在民粹主义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传统上支持自民党的保守选民可能转而支持参政党等带有民粹色彩的在野党。参议院选举后,各家媒体出口民调显示,受到自民党“黑金”丑闻和首相石破茂自由派立场影响,不少保守派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参政党等在野力量。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认同这些民粹政党的理念,而是对当前自民党的政策或石破茂其人不满。

第二,参政党等民粹型政党可能与自民党,特别是自民党中的右翼势力合流,推动自民党向民粹化方向转变。一般认为,自民党虽属保守政党,但并非典型的民粹型政党。然而自“黑金”丑闻爆发以来,自民党支持率持续下滑,在某些政策立场上不得不迎合选民情绪,甚至主动向民粹主义靠拢。考虑到当前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皆属少数派,自民党可能在具体议题上寻求与在野党合作,参政党可能成为潜在合作伙伴。

第三,受“美国优先”等国际民粹主义影响,日本民粹主义或将进一步壮大。欧美民粹势力对日本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曾自诩为“日本特朗普”。在特朗普持续影响美国政治的背景下,日本国内潜藏的排外情绪有被进一步激化的风险,民众或将在未来的国政选举中给予参政党等民粹政党更多支持。

不利中日关系改善

虽然参政党等民粹政党在公开表述中强调“排外主义”,但其实践中最主要的排斥对象无疑是在日中国人。

神谷宗币在参议院选举后一天在东京发表街头演讲。图源:央视

目前在日本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在媒体报道、国会讨论甚至中小学教育中,针对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日益强化。在日华人群体被边缘化、妖魔化,对华友好的社会基础也在逐步流失。尤其是中国留学生,近年来受日本国内民粹主义氛围的影响,赴日意愿和难度都出现了消极动向,日本文部科学省也随之取消了对在日外国博士留学生的补贴。

此次选举中大获全胜的参政党,其核心纲领包括恢复天皇主权、沿用战前《教育敕语》、强调“优良传统”和“爱国心”等。这种极端复古的思想与现代民粹政治结合,构成了对现行日本体制的系统性挑战,也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进一步右转埋下隐患。中日之间本已脆弱的政治互信,可能因此进一步受损。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将举行包括阅兵式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纪念活动。而日本右翼势力可能加大宣传攻势,借机煽动民粹主义与排外情绪,逼迫执政党在历史认知与对华政策上进一步右倾,这将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廖靖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

编辑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