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青年挺膺担当】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郑红琴:让爱心在大山深处传递
在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群山之间,有一抹温暖的“公益微光”一直闪耀。一位从大山深处走出,又毅然回归的公益创业者——郑红琴,8年来用爱心温暖着当地儿童和老人,让公益暖流在山间汇聚。
郑红琴的公益之路,始于一份深埋心底的感恩。自幼因父亲残疾导致家庭贫困,在东山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我可能早就辍学了。”这份沉甸甸的温暖,在郑红琴心中埋下了公益的种子。大学期间,她主动加入云南家馨、云南连心等公益机构,为流动儿童送去关怀。2014年,她全职加入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从事社会工作。
2017年,郑红琴看到家乡年轻人陆续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她心绪难平。回想起年少时的困境和政府的帮扶,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在外面做了多年的社会工作,何不把专业带回家乡,能帮一个是一个。”于是,她毅然辞去省城的工作,带着满腔热忱和在昆明积累的公益经验回到了东山镇。
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亲朋不理解,许多人还质疑我。”郑红琴回忆道,筹集物资被反复拒绝,联系场地屡屡碰壁,经济压力和流言蜚语让她几近崩溃。但看着孩子们渴望陪伴的眼神,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没有场地,她就把自家房屋收拾出来改造成简易的“儿童之家”;没有物资,她就掏出积蓄购买书架和书本,发起募捐汇聚爱心。在20平方米的空间里,第一批20多个孩子找到了温暖的港湾。
2018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儿童之家”搬到了闲置的乡村小学。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曲靖市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当年,若没有政府的帮助,我走不出大山。现在,我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被看见、被温暖。”郑红琴这样解释机构命名的深意。
在关爱儿童的道路上,郑红琴始终坚持精准帮扶。她带领团队走访筛查1000余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为他们分层分类提供救助、心理疏导和教育辅导。15岁的小琳因父亲去世,母亲再婚,她只能与奶奶共同生活,一度厌学在家。郑红琴多次家访,邀请小琳参加夏令营,带她到昆明补习英语、参观植物园和博物馆。“我想让她知道,大山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如今,小琳不仅主动返校,还常常鼓励小伙伴好好读书。
经过郑红琴多年努力,5个“儿童之家”和3个亲子早教园陆续建成,免费辅导作业、冬夏令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累计服务儿童超过5万人次。更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受助孩子长大后回到家乡参与志愿服务,让爱的种子不断传递。
从简陋的改造房,到专业的社工服务中心;从被乡亲质疑,到远近闻名的公益带头人,郑红琴用坚守诠释了“初心”的分量。
“做公益需要面临的困难很多,虽然路难且长,但值得去坚持,我们要相信种下的种子一定会发芽。”郑红琴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她用这份坚守大山的“公益微光”影响着更多的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书写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云南网记者 邓清文